提供专业、安全、客观、务实的私人侦探服务。
咨询电话:0571-85750390

制作严谨,英国高人气艺术品打假影集《艺术侦探》

如果要说近年来,无论对于一般收视大众或艺术专业人士,拍的最用心、最受欢迎、受到史无前例的高评价艺术类影集,大概就是英国BBC电视台所制作的《艺术侦探》(Fake or Fortune)吧!

2011年首播以来,《艺术侦探》(Fake or Fortune,直译《伪作或是财富》,有另译《真假宝藏》。本文撷取影集内容,重新暂译为《艺术侦探》),播出建立口碑后,在英国吸引到了每集平均500万阅众,不但受到英国观众与艺术界的广大回响,制作上的严谨质量,在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间传为佳话,同时也让本剧集建立起新的艺术影片标杆。

《艺术侦探》菲力普·摩尔德 著

本影集的灵感来自于艺术品经销商暨艺术史学专家菲力普·摩尔德(Philip Mould)的著作《侦探》(Sleuth,2009),剧集主轴是两位类似艺术侦探搭配:其中一位就是Mould,另一位是英国知名记者菲奥娜·布鲁丝(Fiona Bruce),连手透过一连串的参访收藏家、经验初步判定、实地探勘、多方访谈,进而再进行全面性档案清查及最严谨的鉴识分析(forensic analysis)科学步骤,逐一提出艺术品的种种疑点,最终至确认艺术品真伪,并提供客观上艺术市场价值估算的故事。鉴识分析和档案研究皆透过各领域专家进行多方辩证,任何一环节上稍有疑问,即可能大大影响后续剧情的发展。节目以一种现代福尔摩斯探案的方式规划,对话简洁直达重点,剪辑利落不拖泥带水,剧情走向一步步抽丝剥茧、转折不断,并完全符合艺术鉴定方法学上最高专业标准,不到最后五分钟几乎难以猜到结论,至今已经播毕第六季。

详细言之,本剧集的前五季中,除了前述两位基本成员外,团队中还有一位艺术史专家班多·格罗夫纳(Bendor Grosvenor),从所有可能的多方角度并透过当今所有可用的工具对作品进行查证,包括作品流传次序及出处(provenance); 就艺术鉴识分析层面,会去找相对应的业界可靠并具有高度学术地位的专业人士,协助建立材料时代验证并进行高端的科学测试,审视各艺术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癖好。最后将相关证据提交给权威单位(如法国著名权威鉴定机构维尔登施泰因协会(Wildenstein Institute),或为各艺术家所成立的基金会与市场皆公认的权威人士等。注:其中仍不乏有可疑弊案或被质疑之案例),以建立起该作品最终的真伪性判定,并在可能情况下将其收入相关学术著录之中。

由于本剧集制作之严谨程度远超乎一般人对于传统艺术影片的期待,几乎每一集都以最高规格的纪录片手法逐步检证,剧情之铺陈则由两到三位主角,以毫无冷场的分析对话串场衔接,因此卫报(The Guardian)专栏作家山姆·沃勒斯顿(Sam Wollaston)曾大力赞扬本剧集“令人难以置信地有趣”(incredibly interesting)。虽然也有人质疑该剧情的转折有时候实在太戏剧性,而有过度不实际之感,但至今其既严谨又科学的办案手法,尚未受到较大挑战。本剧第四季第二集,一件以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作品真伪为主题的案件,在英国达到了580万观众的惊人收视率,为该国艺术节目史上的最高纪录。

根据相关报导,本节目至今最有争议的一次是关于一位收藏家马丁·朗(Martin Lang),于1992年以当时10万英镑购藏一件他认为是马克·夏卡尔(Marc Chagall)的作品,经过节目的抽丝剥茧,节目所邀请的专家认为该作品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才被绘制的,最终该作品被送至巴黎夏卡尔委员会(The Chagall Committee),再次被认定为伪作,由于根据法国法律,经判定为伪作可以被没收或销毁,因此这件作品被该委员会裁定应予销毁,引起了收藏界极大的震撼。对于一件私人所拥有(所有权)的作品,即使被认定为伪作,是否就该当被另一个私人单位裁定没收并予销毁这种终极的处置方式呢?这不仅可能引起私人藏家间对于私人鉴定机构的质疑,此一案件的广大曝光度,也引起艺术圈中对于该节目事前有无告知参与节目的作品收藏者可能发生的相关法律后果。

这个高质量艺术节目在内地已经可以找到相关简体字翻译视频参照。无论如何,这个节目中相关的严谨考证与科学精神,相对于当今华人艺术品市场中打假需求与认证程序的构筑,应该会有非常值得借鉴的价值,有兴趣的艺术爱好者日后也可以关注艺术侦探影集并予正向支持。

2018年2月15日